【好名声网】小区里的破烂王(张丽)

摘要:每天中午,阳光最足最暖和的时候,我都会陪他去小区走走,锻炼身体,这样的日子算来已经快五个月了。医生嘱咐说,手术后的病人得适当锻炼身体,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康复。所以,他不爱到外面来,我也是把他劝出来,对医生嘱咐过的话一点儿也不敢马虎。

小区里的破烂王

文/张丽(辽宁葫芦岛) 编辑/繁花似锦

  每天中午,阳光最足最暖和的时候,我都会陪他去小区走走,锻炼身体,这样的日子算来已经快五个月了。医生嘱咐说,手术后的病人得适当锻炼身体,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康复。所以,他不爱到外面来,我也是把他劝出来,对医生嘱咐过的话一点儿也不敢马虎。

  出来走路的时间久了,也就和周围的邻居慢慢地熟络了起来。算了算,我们搬到这个新小区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。

  住在我们对门的是一位八十岁出头的小个子老太太,我管她叫大姨。老人身体挺硬朗,耳不聋眼不花的,就是腿脚稍稍有点毛病,出门儿时候经常拄个拐杖。但走起路来还是挺麻利的。老人自己居住,子女离我们居住的地方不是太远,偶而过来看看她。这个老太太可不简单,不但自己做菜做饭,闲来无事的时候,还去小区的路上、垃圾桶边拾捡垃圾呢。我说:“大姨,你捡这些垃圾干啥呀,好好休息休息多好。”大姨却说:“岁数大了,多运动运动好。孩子们不叫我捡垃圾,可是我总在屋里呆着也没意思,捡点儿垃圾卖的钱够我的生活费了。另外,也省得给他们增加生活负担。”听了大姨的话,我不禁在心里对这位老人家肃然起敬。

  那天中午,我们又在小区的楼前散步。有一个高个子的男人,左手拿个钩子,右手拎个大麻丝袋子,双手带着一副黑色的棉手套, 正在垃圾箱里翻找垃圾,那神情极为专注。这时候,来了一个年轻的妇人,手里拎着几袋东西往垃圾桶这边走来,边走边说:“我这袋子里可都是垃圾,没啥值钱的东西。”年轻妇人把垃圾袋都放在了垃圾桶旁边,只见这位男人带着手套扒开了其中的一个垃圾袋,从袋子里拿出几个小塑料瓶,几个烟盒还有一些纸张。他又把这些东西捋顺好了放在了自己的大袋子里了。然后,他把小妇人扔在地上的这些东西拾掇干净利索,扔进了垃圾桶里,我看见这个男人的大袋子已经有半袋子东西了。

  我禁不住和这位男人攀谈起来:“您多大岁数了?”这位男人乐呵呵地回答:“七十二了。”我这次确实是惊讶了,看着眼前的这个人,一点儿都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家。我又问:“您不累吗?一天可以拾多少这样的东西,能卖多少钱?”老人听我这样问,神情特别高兴:“不累,年轻时候总干活了,捡垃圾就等于溜达溜达地走步了,还有了收入。”随后他又说纸壳多少钱一斤,塑料瓶多少钱一斤,易拉罐多少钱一个,如数家珍般地和我念叨着,最后还乐呵呵地说:“过年过节的时候,一天都可以捡好多好多的易拉罐,不但自己花不了,还能给孙子孙女每一人攒了几千元供他们上大学呢!”

  迎着中午的阳光,老人又去别的垃圾桶捡拾破烂儿了。看着他灵敏的走路姿势,一边走一边把路边散落着的埋汰东西收拾起来扔进了垃圾桶。我不禁在想,这老人的心态可真好。不然,为什么人家走路的时候不是老态龙钟呢?

 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老年人居多的大国,这些拾捡破烂儿的老人们不仅自己自食其力,还为子孙后代着想。真的,真的是令人敬佩。据说,我们小区里有好几个这样人呢,他们都捡了很久的破烂儿了,大伙都管他们叫破烂王!也听说,这些老人都是有养老金的。

  为这些自力更生、生活乐观的老年人点赞,他们不仅仅是破烂王,还是小区里的环保卫士。

小链接

  张丽,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。朝阳出生,现居住在辽宁葫芦岛,退休工人,喜爱文学,尤喜散文和诗歌,偶有作品发表于《辽宁职工报》《辽海散文》《连山文艺》等平台。

[责任编辑 寻冬]

【本网声明】


电脑版
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