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名声网】高力士,被误读千载的北燕皇室后人(张松)

摘要:朝阳被称“三燕故都”。所谓“三燕”,指南北朝时期的前燕、后燕、北燕三个起源龙城的割据政权。前燕、后燕为鲜卑慕容氏创立,北燕则由汉人冯跋缔造。国祚仅28年的北燕民寡地狭,在436年被强大的北魏所灭。

高力士,被误读千载的北燕皇室后人

文/张松

  朝阳被称“三燕故都”。所谓“三燕”,指南北朝时期的前燕、后燕、北燕三个起源龙城的割据政权。前燕、后燕为鲜卑慕容氏创立,北燕则由汉人冯跋缔造。国祚仅28年的北燕民寡地狭,在436年被强大的北魏所灭。但冯氏皇族的后续故事却未因国破家亡戛然而止,反而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史篇!投奔刘宋王朝的一支北燕皇族在岭南安家落户,此后名人辈出。其中一个叫冯元一的北燕皇族后裔曾跻身大唐王朝的权力中心,权倾朝野。此人便是在小说戏曲中为李白脱靴、被后世史家描绘得不人不鬼的高力士!

冯氏皇族300人逃亡岭南

  436年,北魏大军攻进北燕都城龙城(今朝阳),北燕末帝冯弘仓皇逃奔辽东,历时28年的北燕政权宣告灭亡。

  北燕亡国后,冯弘第四子冯业率宗族、亲兵300余人从辽宁熊岳乘船渡海投奔南方的刘宋王朝,受封广东新会,与岭南的冼姓大族联姻。这枝从龙城走出的北燕皇室后裔,在此后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,心怀社稷、造福百姓,至今遗泽绵延。

  冯业的子孙在南朝的梁、陈与隋、唐等朝,出任太守、刺史等地方高官者比比皆是,位列公侯者不乏其人。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内的冼太庙中,正堂塑有冯宝与冼夫人二人的坐像,两侧则分列冯冼后世成名子孙的立像。如被隋文帝册封为崖州总管平原公的冯宝之子冯仆,被唐太宗册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的冯宝之孙冯盎……其中一个立像颇为引人注目,此人宦官装束,头戴蓝冠,身披红袍,手捻拂尘,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力士!

 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,是冯宝与冼夫人的第六代孙,正宗的北燕皇室后人。

刺史儿子惨遭阉割酷刑

  史载,高力士(冯元一)出生于广东电白良德霞洞堡,幼时随父迁于任所潘州居住,潘州即今广东高州。高力士故居位于高州市区集贤街、安荣二巷一带,始建于唐初,后经历代修葺,清代重建,一直保存至现代。高力士死后,他的骨殖被安葬于唐玄宗泰陵旁,是唐玄宗陵寝旁唯一的陪葬墓。他在高州故乡的家人将其衣冠葬于城郊的风梢岭上,高力士的衣冠冢背靠高山,前临鉴水,当地百姓称其为太监墓。

  在高力士衣冠墓左下方,建有一座用于祭祀的“乐平庙”。从乐平庙到高力士衣冠墓地,有一条宽约十余米的小溪。一条古驿道跨溪而过,溪上修建一座石桥称“落马桥”。桥头竖有大唐王朝恩赐的御碑,碑上刻有“文武官员至此下马”八个大字,以此彰显朝廷赐予高力士的特殊礼遇。

  高力士的曾祖父名冯盎,官至隋朝的左武卫大将军。祖父冯智戴病逝后,被唐王朝追封为洪州都督。父亲冯君衡,曾任潘州刺史。身为冯君衡少子的冯元一出自官宦世家,祖上又是北燕皇室与当地冼姓豪门。如此显赫的门第与尊贵的家庭,其子弟按理应登堂入室,出将入相,怎会去做为人不齿的低贱太监呢?

  原来,694年,有人向朝廷诬告说岭南流人谋反。其时掌权的武则天闻讯后,便派司刑评事万国俊前往岭南查处。酷吏万国俊大开杀戒,大搞株连。时任潘州刺史的冯君衡不幸与此冤案有关,满门被抄,家产全部没收。那时,冯元一年仅十岁。鉴于冯冼氏族祖上有功于朝廷,年幼的冯元一被法外开恩免于一死。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,冯元一被强制与母亲麦氏分离,锁拿为奴,惨受阉割酷刑。之后被送入长安,入朝当了宦官。

  698年,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冯元一进奉给武则天。因冯元一天资聪颖,悟性很高,武则天便将他留在身边,并按“佛家护法神将左金刚右力士”之意,改其名为力士。一次,冯元一不慎犯了小过,挨了一顿鞭子,被逐出禁宫,内宫高延福收其为养子,由此改姓高,从此便称高力士。

  与母亲失散时,高力士年仅10岁。二十年后,高力士权高位重,攀附之人踏破门槛。岭南节度使在泷(lóng)州(今罗定)找到了麦氏,把她送至京城。母子失散多年,相见不相识。麦氏对高力士说:“胸前七黑子在否?”高力士解开上衣一看,果然有七个痦子。麦氏又取出一项金环给高力士辨认,高力士立即认出此金环是他小时候经常戴在身上的佩饰物。双方信物俱全,母子身份确定无疑,悲喜交集,激动得相抱痛哭。

  唐玄宗得知高力士母子的凄惨遭遇后,甚表同情。随即召见母子俩,封麦氏为越国夫人,追赠高力士冤死的父亲冯君衡为广州大都督。同时,对抚养高力士的高延福夫妇赏赐黄金百两。

大唐王朝的“二当家”

  高力士的养父高延福是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门下,借助高延福的关系,被贬斥出宫的高力士攀附上了武三思,从而再获武则天的信任,被重召入宫。就在这时,高力士结交上了尚为王子的李隆基,两人私教甚笃。

  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,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以及武氏党羽,拥自己的父亲李旦复帝位。高力士效鞍前马后之劳,出力甚多。李隆基当上太子,高力士有参与谋划之功,因而被提拔为朝散大夫、内给事,掌管宫内百事,常侍太子左右,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。

  712年,高力士又协助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,将太平公主及其死党铲除。高力士因功升迁银青光禄大夫、行内侍正员。萧至忠和岑羲密谋反叛李隆基,高力士提前获知内情,率兵诛杀,高力士因功升为右监门卫将军、知内侍省事,封渤海郡公。

  李隆基登基后,各地送来的奏章均交予高力士先过目。小事,任由高力士自行处理、依律处置;大事,才由高力士转呈李隆基过目。这时的高力士可以说是权倾朝野,俨然是大唐王朝的“二当家”。

  后来的大唐权臣如李林甫、杨国忠、安禄山、高仙芝,均经高力士推荐,才荣登高位的。李林甫、杨国忠为弄权误国的奸相,安禄山为残毁大唐江山的叛臣。高力士因推荐这些人为官,饱受后世非议,被视作奸佞同党。

  实际上,高力士虽然推荐了李林甫、杨国忠、安禄山等人出将入相,却未与这些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。相反,当他发现李林甫等人的野心后,倒是经常对唐玄宗予以劝谏与提醒。

  唐玄宗晚年沉迷声色,十几年来无意朝政。宰相李林甫乘机图谋更大的权力。李林甫私下与牛仙客谋划,增加粟赋,采用和籴(dí买进粮食)之法,使朝廷瞬间积聚大量财富,很得唐玄宗的赏识。一天,唐玄宗在大同殿对高力士说:“我想把军国大事,都交给李林甫,你觉得如何?”高力土便规谏玄宗:“(李)林甫用变造之谋,(牛)仙客献和籴之策,虽然眼下好像解决了一些问题,但从长远看,不是个妥善的办法。”他还进一步劝道:“军国之柄,未可假人。”高力士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白。李林甫、牛仙客大量从民间买粮,大幅提高粮食税收。虽然一时国库充盈,但民间却空虚了。一旦发生战争、灾荒,民间自救能力缺失,百姓家无隔夜之粮,岂不天下大乱?此外,身为一国之君,又岂可将军国大权假手于人?李林甫当时权势熏天,高力士能对玄宗说出这等肺腑之言,足见其对唐王朝的忠心和对李林甫的不屑。唐玄宗听了高力士的话,虽然感到十分不快,但过后还是觉得高力士言之有理,就把交与李林甫大权之事搁置下来。据说,李林甫听说后,对高力士恨之入骨。

  唐天宝十三年(754)六月,李宓(mì)进攻南诏,丧师20多万。宰相杨国忠隐匿不报,玄宗被蒙在鼓里。一天,玄宗却对高力士说:“朕现在老了,想把朝廷的事交给宰相,边境事交给诸将,这样我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。”高力士立即提醒玄宗说:“我听说云南战败,死伤很多人,宰相瞒着不报。而且,现在边将拥兵自重。我担心一旦祸发,不可复救,怎么能没什么担忧的呢。”高力士所说的“边将”,就是他曾经推荐过的安禄山。他现在已经看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,他是在暗示唐玄宗,手握重兵、心怀叵测的安禄山有可能反叛,应及时加以控制,收回边事大权,以绝后患。

  高力士的谔谔(è)之言并未能使玄宗改过,依然宠信宰相和边将。这年秋天,大雨连下六十多天,玄宗以为是上天对他的谴告,私下对高力士说:“自天宝十年之后,朕数有疑,果致天灾,以殃万姓,虽韦(见素)、陈(希烈)改辙,杨(国忠)、李(林甫)殊途,终未通朕怀。卿总无言,何以为意?”高力士即回奏说:“开元二十年以前,宰臣授职,不敢失坠;边将承恩,更相戮力。自陛下威权假于宰相,法令不行,灾省备于岁时,阴阳失度,纵为轮虑,难以获安,臣不敢言,良有以也。”高力士借回奏,委婉指出玄宗不理朝政,宠信奸相的错误做法。

  唐玄宗晚年统治腐朽,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,不得不逃往成都避难。当他闻知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时,甚为得意。对高力士说:“我儿嗣位,应天顺人,改元至德,孝乎惟孝。卿之与朕,亦有何忧?”高力士听罢,说:“陛下躬亲庶务,子有黔黎四十余年,天下无事。一朝两京失守,万姓流亡,西蜀、朔方,皆为警跸之地;河南、汉北,尽为征战之场。天下之臣,莫不增痛。陛下谓臣曰:‘卿之与朕,复何忧哉!’臣未敢奉诏。臣闻主忧臣辱,主辱臣死,死辱之义,职臣之由。臣不孝不忠,尚存余喘。亲蒙晓谕,战惧伏深。”

  在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中,司马迁曾言: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说的是有许多人说恭维、奉承的话,不如有一人讲真话,直言不讳。高力士对李唐王朝的忠诚,对唐玄宗的诤诤谏言实不亚于大唐名臣魏征。但唐玄宗终究不是唐太宗,对高力士的赤胆忠言过耳不留,终致大祸。而后世之人,每每道听途说,将一位忠心捧日的大唐忠臣竟描污成巧言令色、惑乱君听的奸佞之徒。

唐玄宗评价:力士当上,我寝乃安

  因高力士功勋卓著,忠心侍主,因此职位一再迁升。唐天宝七年(748年),玄宗加封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,进开府仪同三司,位列从一品。大唐江山历经289年共20帝,皇亲国戚享有位列三司尊号者都寥寥无几。高力士身为宦官,居然位列三司,地位之高不遑多论。

  随着高力士在宫中的权势越来越大,许多文臣武将都来巴结他。连东宫太子李亨,都称高力士为二兄。其他的亲王、公主,则称他为阿翁,驸马称他为爷。玄宗也不呼其名,而称他为将军。高力士虽然受宠过人,权势凌众,但对如何运作权力却十分慎重,头脑清醒。高力士在辅佐玄宗处理政事时,无论巨细,都亲力亲为,妥贴恰当。史载,“(高力士)得君而不骄,顺而不谀,谏而不犯,故近无闲言,远无横议,乃忠臣也。”

  高力士如此侍君,自然获得君王的信任与厚待。唐玄宗一生对高力士信任始终,不离不弃。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:“力士当上,我寝乃安。”此语足见唐玄宗与高力士间非常人可比的主仆深情、君臣恩义。

  谁知,到了明代,一位叫冯梦龙的文学家却在自己的“三言”小说中虚构出“高力士为李白脱靴”的荒诞故事,将自己这位同姓由白抹黑。再加上民间戏曲的广泛散播,高力士这位执守臣节、忠心捧日的北燕皇族后人,竟被歪曲形象,沦为一祸国殃民的宫廷小人!

小链接

  张松,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。现供职于辽沈晚报社,为该报历史文化专版“摆渡辽河”主笔,副刊部主任记者。从事辽宁历史文化研究已近十年,出版及参编著作达十余本,达一百余万字。代表作有:《辽宁风情小镇》《三燕寻踪》等。近些年,在为朝阳、北票与三燕后人间牵线搭桥、积极宣传朝阳历史文化方面,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[责任编辑 熙楉]

【本网声明】


电脑版
手机版